衍陽
在同一時間內,我們可追求而又能得到的,實在有限。例如你乘飛機去英國,就不能同時坐火車去北京;你瘋狂掙錢,就難免疏忽了陪家人的時間;你選擇了情人,就自然失去丈夫或妻子,魚與熊掌不能兼得。這在西方經濟學上叫機會成本,客觀來說是一種交換,實際上就是因果。但偏偏很多人,做的時候不理前因,受的時候卻不想要這樣的後果。
有位老人家常流淚自責,訴說如果自己不是那麼自私放縱,丈夫的一生,特別是最後幾年的歲月,就不會那麼孤單寂寞,甚至淒涼。
所謂佳偶怨偶,未到最後一刻不能定論。像那位老太,本來很幸福美滿,丈夫經營生意,既體貼又顧家,不知羡煞多少旁人,但就是不知足。年輕時恃着丈夫窮追了自己好幾年,心想對方不能沒了自己,心理上就以此為要脅,只顧消遣吃喝玩樂,丈夫每勸告,就鬧着要離婚,丈夫很愛子女,唯有息事寧人。到年紀大了,就只顧和友人結伴外遊散心,卻從不歡迎丈夫同行。老伴退休了,她在家總是一言不發,連飯也不願陪吃一餐,對着他終日冷口冷臉,如果開口就是罵。老伴很無奈,被罵時就靜靜躲到一角,或者她在家時自己就外出。
她知道丈夫不開心,因為曾瞥見過他偷偷擦眼淚。她不明白,為什麼心底裡總是要他受折磨。人說他是來還債的,她聽了就哈哈哈。直到有一天,不小心跌倒了,傷了盆骨和尾龍骨,醫不好,自此終日卧床。昔日的友人,由經常串門,到電話談心,到最後只剩老伴相隨,她還是一直在罵罵罵。又到了一天,子女齊集床前,含淚告訴她,老爸在街上避一頭狗,人向後跌,撞到了頭……。
不知算不算贖罪,所有親友都知她的痛苦她的愧疚。也許實在太孤獨寂寞,甚至淒涼,她不停勸諫認識或不認識的人,「要珍惜身邊那個啊,否則有日你定會後悔,像我……」。
聽的人看來都不在意,還是選擇一意孤行去做。
知道嗎?在做決定的同時,實際上就己經開始失去了。假如有日你後悔,那不是因為你得不到想要的,而是因為你抉擇的時候,沒想過將來會不如今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