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故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衍陽

          有位法師到某地弘法,接受一位信徒招呼住在家裏。第二日天還沒亮,法師起床默默坐着。

          過了兩天,信徒的一位親人,在閒談間忽然說,從來沒夢過離世多年的長輩,奇怪近兩晚竟然都在夢中見到他,法師聽了更沉默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找個單獨的機會,法師告訴信徒,說第一晚入睡,就夢到她那位親人。他說出自己是誰,還細說以前曾買了一幅地,但不想親人將地瓜分,他要送給法師,請求法師幫忙,用該地來建寺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信徒聽到嚇了一跳,因她的長輩確實曾買下一地,但不知道地在哪裏。家人的確正準備瓜分。法師把夢中所見那幅地的周圍環境說清楚,還鄭重聲明,受他所托才不得不說,而且說明自己不會要,請她勸家人盡快捐出建寺。信徒很為難,說家人不是佛教徒,而且愛錢如命,那幅地是他們口中的一塊肥肉,是不會用來做好事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法師再次沉默,深深吸口氣,說:「你的先人一定預知你們將有大難,才想辦法為你們修福解厄,若然不聽,恐怕你家會危機四伏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 信徒鼓起勇氣,召集家人開家庭會議。一如所料,像炸彈一樣,炸開了他們的貪嗔癡,所有難聽的話都說出來了,甚麼「還以為很慈悲,原來都戴着面具來謀財。」甚麼「一個夢就想騙走一幅地!」等等。法師離開當地,信徒在電話中轉述家人的反應,法師冷靜地重申:「勸大家趕快將地捨給寺院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 不聽復不聽,為了「護地」,他們連同無資格分產的一眾遠親近戚,發起了「聖戰」,誓死保衛家財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法師依然沉默,只勸信徒每日誠心誦經回向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兩年多後的去年,信徒的一個晚輩犯法被捕,一位姐姐因癌去世。今年,她的五兄又因急病逝世;他的大姐在極短的時間內驗出骨癌,已是末末期,兩個星期內已全身癱瘓,經常陷入半昏迷。她在迷糊中常誤認其他人是法師,喊:「師父?您來了?」家人急如鍋上螞蟻,打電話懇求法師去一趟。

          見了法師,大姐合十哀求:「師父呀,那幅地您收了吧。」法師沉默,然後勸說:「來不及了,趕快送出去建寺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 半月後,大姐也走了。同樣在極短時間內,二姐肺積水,腎只剩一成功能,心臟要做手術,躺在深切治療的牀上,她經常問:「師父會來嗎?那幅地送出去沒有?」早已出去了,有寺院樂意接受,但催了兩個月,還沒人去簽字。

不敢奢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衍陽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有一青年喪母不久,一天剛用膳,朋友來訪,見他正在吃紅米飯,便責怪:「你實在不孝。」青年不解,忙問為什麼?友答:「紅色代表喜慶,你吃紅米飯,不是表明你很快樂嗎?」年青人不忿:「那你每餐吃白飯,難道每日都奔喪?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很多時遇到的人和事都很令人有口難言。曾經有人問我:「有沒有把握即生成佛?」這一生就修成佛的境界,很慚愧,我連想也沒想過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每個人成長的過程,其實是心志和慾望的交戰。精進冷靜堅強勇敢是心志,好逸惡勞貪生怕死是慾望,在這個較量的過程中,我們建立起自己對世界和生命的認識,定位自己人生的目標,尋找安身立命的方式。人雖然有情有慾,但也會追求最高的境界和理想:道家追求超越,道士成真人,真人變成仙。儒家追求聖賢,君子成賢者,賢者成聖人。佛家追求覺悟,善人成菩薩,菩薩而成佛。但人是天地萬物眾生之一,都要遵從大自然的法則。地球的萬有引力,會把所有向上跑的東西拉下來;天大於地,所有植物都能往上生長,只要是生命,都會感知天地的力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天地有力量,這是宇宙的規律。不管你的心志有多大,才智有多高,理想有多遠,也必須要在自然的規律下做事,才能有所修為。佛陀就是深明此理,於是生生世世不斷修正自己,將性格上的雜質逐些清除。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豁然開悟,那是累生累世修積成的果,因緣成熟在那一剎那間顯現,並不祇是那一晚的功德。就像嬰兒到青年,他的長大是歲月的積聚,不是在某夜一覺醒來的突變。

        要能承擔生活的折變,要能經驗生命的歷煉,八苦在心中經過,能否不留痕跡?心經中「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,在萬事萬物的無常變化中,超脫身心的一切苦惱厄困,是圓滿人生的基本,也是究竟。孔子提倡「士志於道,據於德,依於仁,游於藝」,主張首先求真接着臻善最終達美。佛陀教導我們要恆持「戒、定、慧」。什麼是戒定慧?所謂戒是不要再錯,定是能抵受誘惑,慧是每次解決的方法都要比上次更好。所有「法」都來輔助我們過好生活,覺者與聖人踏實的腳步,都是我們的明燈。

我深知來這世上一趟總有緣機,自問福德淺薄,不敢奢求,只望能把日常的煩惱困境處理好。

一身父母債

        衍陽

        有一對夫婦,年青時家境都不好,各自熬過艱苦的童年。到他們長大成人,捱過一段苦日子,才建立自己幸福的小家庭,然後,他們快樂地迎接女兒的誕生。

        看着那可愛的小臉蛋,兩顆充滿憐愛柔軟的心,承諾要讓手中的小天使,不會受自己以前生活的煎熬,要令她一生快樂幸福。

        他們拼命工作,錢越賺越多、屋越住越大、車越開越貴,女兒也越長越漂亮。從小到大,她連地也不用掃,雖然任性刁蠻,但一家生活總算快樂。

        書唸得不少,畢業了,人生要轉入另一階段,她說讀得很累,要先去旅行散一散心,一去就兩個多月,足足花掉了一年的薪金。

        她常怨找不到合適的工作,看到她苦惱的樣子,身為父母的他們都很心痛,主動靜靜把錢塞過去。斷斷續續做了幾份工,都是不到一個月就辭職,然後終日不見人影,除了愛吃愛喝愛玩愛打扮,還常藉故要錢買東買西,好言相勸,當然不聽,再過一段日子,稍為提點她就惡言相向,接著離家出走。試過幾次到處尋女的苦痛經驗後,他們都格外抑制,不讓兩代間的衝突輕易發生,但在偶然的機緣下,他們驚恐地發現,一生寄予厚望的愛女,竟然長期吸毒!

        自己曾經捱過苦,於是千方百計不讓子女吃苦,以為這樣就可以令下一代幸福,卻沒想到,自己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有生存空間,正因能捱苦吃苦。

        另外一對老夫婦,只有一個兒子,自然寵愛有加,百般遷就。兒子大學畢業後,第一份工本來不錯,但要受「閒氣」,每天回家都向爸媽吐苦水,說遭同事白眼,說遭上司挑剔,說常被人欺負。媽媽想:這份工既辛苦又賺錢不多,內心很疼惜,就說:「爸媽養不起你嗎?用不着在外受氣,在家進修吧!」兒子果然聽話,從那時起至今,一直在家「進修」了三十多年。爸媽漸漸老了,生活越來越拮据,因為積蓄早已用光。兒子身體健康、精神正常,卻從沒工作,沒資格申領社會福利、救濟,更沒退休金。但最大的問題是三個人整日在家相對,摩擦不斷,關係勢成水火。兩老年紀大常有病痛,希望能照顧一下,難了,連陪去看醫生也不肯,多次住院更沒去探望。長年累月喊打喊殺,都為了錢,兩老常流着熱淚向人訴苦,說前世不知做了甚麼?竟然生得這個不孝子。

        冤有頭債有主,所有冤債,事出必有因,無知的人,都以為還得不明不白。

一笑置之

          衍陽

  忽然之間,他和女朋友一起發願吃素,以前經常留意哪裏有好吃的,現在卻經常躲在家學煮素,生活變得簡單又平淡。

  家人和朋友都有閒話,以為受了什麼刺激,或者受了什麼人的影響,他們聽了一笑置之,我亦很好奇,到底是什麼令他們轉變?他們說相信這個世界亂,是因為人心不蠱,想為未來盡一點力,相信素食可以救地球。

  很有胸襟的願力吧?但在其他人眼裏,這是毫不實際的,於是有人危言聳聽:吃素沒有營養、吃素難以補充體力、吃素會影響下一代的健康……他們都一笑置之,堅持自己的選擇。

  但過去又真的吃得精采,瓜菜豆腐云耳冬菇,怎及魚蝦蟹雞鴨鵝美味?設法找到素食專門店,挑什麼鹽酥雞大香腸黑椒扒香燻鵝大明蝦等等一大堆,每週入貨一次,心底有種滿足感,也是「大魚大肉」呀!特別是一碟魚生和鮑魚,配上芥末醬油,味覺與真品相差不遠,心靈很安穩,不必再傷身害命。但又有人說話:「齋口不齋心,不如吃真的」,他們還是一笑置之。

  有時,偶有好配搭的佳作,就急不及待與我分享:「師父,真的很好味啊!」我亦一笑置之,因為這個過程,我曾經歷過。想當年,我還未學佛,有人勸我吃齋,當時我無肉不歡,怎會聽此善言?越勸我吃齋,我越多吃肉,現在想來,真是惡根深厚。到初吃素時,也有一段時期依賴這類加工製成品,想雞蒸雞想魚煎魚想蝦炒蝦,一段長時間之後,才吃出智慧。

  以為他們一時衝動,但差不多兩年了,依然茹素,而且身體越來越好。很多人十分抗拒素雞素鴨素魚素蝦素腸素肉之類的製成品,我不以為意,知道有些人確實需要這個過程,反而感恩有良心的製造商精心的研製,令人少害很多性命。

  同事很反對他吃素,以前大家午膳共聚,吃得很痛快,一下子什麼肉都拒絕,只吃肉邊菜,大家都說掃興,都把香噴噴的肉往他的碟裡塞,每個人都等他回頭。但他明言,即使塞到他嘴裡也不會吞,將肉放入碟中,只會浪費你們的美食。同事們不信,一次又一次,都見他真的把肉留下,覺得可惜,終於人人收手,任他吃簡單的配菜。漸漸,間中會有人於心不忍,叫來一碟羅漢齋炒麵,日子久了,甚至會提議去吃一頓素。

  媽媽生日時,他請老人家到素菜館,媽媽面無表情,冷冷地接受兒子的心意,他明白媽媽的顧慮和感受,但堅守著自己的信念,靜靜地一笑置之。

  他說有次在女朋友家請媽媽吃飯,他倆精心弄了一碟沙薑雞,媽媽吃得津津有味,安慰地說:「真好,你們終於吃雞了。」

一堂佛學課

衍陽

  最近我應邀到一間佛教學校,跟高中班的學生談談佛學。

  校長恭敬有禮陪著我步入禮堂,老師透過麥克風說:「全體同學起立,合十,恭迎主講嘉賓。」沿著中間通道進場,同學們整齊地站着,氣氛肅穆而深沉。

  我從台上望向三百多位學生,他們的神情冷漠,十幾歲的年輕人,不應該那麼木訥吧?講了不久,我插播一段短片──《漂浮在水上的足球場》。看短片時,同學們精神奕奕,興趣盎然,短片結束後,一聽到我講話,又沒了表情。麥克風的效果很差,我身在台上,無法聽清楚自己的聲音,也無法感受到台下的學生能否聽到我的說話,我問大家:「是否聽得很困難?」有些同學在點頭。我說:「這裡的音響要改善,否則會誤會你們不留心聽講哩。」話剛說完,全場掌聲雷動,大家開懷了。但開心沒有維持很久,同學們又沒耐性了,我講了一會兒,再播另一段短片,內容是當遇到外界的干擾,左右我們專注力的時候,怎樣能夠以內心的寧靜去抵擋和克制,令心不隨境轉?同學們又很集中精神欣賞,到我再說沒幾句,又聽不下去了。

       我馬上應變,請他們每行分成一小組,用二十分鐘時間,大家自定主題,自由發揮,稍後要上台分享。三百多人當中,一半以上的人積極參與,其餘的不管怎樣鼓勵,老師怎樣敦促都不肯行動,在座位上跟鄰座的閒談,有的則索性睡覺。

        出來分享的同學,有些說剛才在商量稍後一齊去哪裏溫書?有些說在玩急口令;有些說在計劃佛誕當天去燒烤吃些什麼?有些說在取笑另一位女同學;有些說在天南地北閒聊。

  十多分鐘過去了,並不是每組都出來分享。

  我對大家說,無論你有沒有參與討論,無論你談的有沒有主題,無論你願不願意上來分享,無論怎樣,佛法就在日常生活中。機會隨時都會以不同的形式在你眼前出現,你珍惜也好,錯過也好,時間都會輕輕溜過,最值得珍惜的,只是當下每一分鐘,今後你們都有權選擇用什麼態度,去面對和處理自己的人生。

  校長致送紀念品,我接過手,正想下台,司儀老師宣佈全體恭念佛號;耳邊響起錄音機模糊的念佛聲,卻聽不到現場同學們的念佛聲。

  一間佛教學校,如何能有適當的設施和方法,讓學生們學得快樂、學得投入?

  我認為是我們的責任。

6/9/13 三時繫念

6月9日星期天的念佛共修改為三時繫念

下午3:00在本蓮社舉行。

由衍陽法師主法,及各位法師帶領。

願大家共同發心,利樂有情。

大覺蓮社敬啟

 

大 覺 37期 月刊

大 覺 37期 6月刊

 

 

發行: 大覺蓮社
督印: 衍璇法師
編輯: 黃超芬
顧問: 王沈醒園老師
編委: Aggie Tam, Agnes Au, Jean Chen,
Jennie Lee, Joanne Lin, Monica Ho, Shireen Lee
創辦人: 葉敏居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