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不及、來得及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衍陽

          幾個月前因事到北京,趁空到琉璃廠逛逛,那是一條大街,是中國書畫用品銷售的集中地。

          要去走走,因為想買些適合的紙張、毛筆,應付十月的書畫展。在其中的一兩間店裏,我發現很合用的小本子,就買了一些回港,用心寫了幾本作樣辦,看到的人都很歡喜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決定要多買一些,想托北京的朋友幫忙代買代寄。但,糟糕!名片一大堆,收據回港後便丟了,我在哪間買的?講來講去,聽的人都無法知道我要找的地方,日子越來越近了,我唯有親自再跑一趟。  

          日常的工作排得密麻麻,擠出了一天,算好從機場去琉璃廠,買好了再返回機場,連簡單的午餐在內,早機去晚機返,中間有整整四個小時,足夠我輕鬆辦好這件事,便馬上用積分換了機票。想一想,怎樣運去機場?便與北京的朋友聯絡,她說剛巧那天有朋友的食店開業,她早已答應去幫忙,但可以請兩位好友先接我機,隨後大家在琉璃廠滙合。我聲明時間很緊迫,什麼地方也不去,買完東西就走。  

          接到我了。她請朋友送我去某個地方午膳,了解一下車程,我連忙拒絕,她的朋友也覺得路途太遠,但她却堅持一定要請我吃飯。我提議到琉璃廠附近吃吧,她卻說不不不,那裏沒有好的素菜,而選的那間是數一數二最好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時間那麼寶貴,偏偏又天南地北。車在走着,但塞塞停停,一個多小時後終於抵達素菜館。我隨便吃了些東西,馬上跳上車。 又走了一個多小時,但走來走去,還塞在長安街,開車的朋友很着急,她也知道這是個極之不智的安排了,幾分鐘就來一個電話,「在哪?」「還在那!」「你開快點嘛!」她的朋友在喊:「快?能飛嗎?」  

          我的心在嘀咕:吃有什麼重要?誤事了,如果聽我安排,早已買好了。不是講清楚什麼地方也不去嗎?還一意孤行,這趟看來白走了,想着想着,心情就沉了下去。天安門過了,中南海過了,我察覺自己有點生氣,馬上定下心來,問自己怎能這樣?已成的事實就要面對,她堅持要請吃好的,說明很尊重呀,況且認識了兩位新朋友,起碼也不枉此行。才轉念,心就寬鬆了,不氣也不急,大家說說笑笑就到達了,我預算中的四小時,還剩下二十五分鐘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店主還認得我,很高興說下次打電話去就可以了。朋友也爭着說,在北京要買什麼,交給他們就好了。在去機場的路上,她抹把汗說:幸好來得及,否則內疚死了。  

          不是來得及或來不及的問題,我們做事,要懂得分先後、急緩、輕重。

你敢吃嗎?

           衍陽

  北京有個市民,在菜市場買了一公斤豬肉。北京的冬天很冷,豬肉買回來後,他沒有馬上把它放入冰櫃,直到晚上想起,就走進廚房,準備將掛著的肉放好。從膠袋上看,覺得有些不正常,打開來一看,嚇了一跳,整塊豬肉竟然變成螢光藍色。他把肉洗了又洗,但螢光藍完全洗不掉。

  次日,豬肉變得更藍了,他便拿去檢疫所檢驗。工作人員看了,氣定神閒說:豬肉有螢光,有兩個可能,其一是農場的人餵豬時,用了含磷量過多的飼料,導致豬的體內含磷超標;另一個可能,是豬感染了螢光菌。工作人員還說,無論是那一個可能,吃了都對人體無害,請他安心食用。

  深藍色的豬肉,無論含磷超標也好,感染螢光菌也好,都對人體無害?吃?你敢吃嗎?

  利字當頭,很多人為賺快錢,會不擇手段,甚至埋沒良心。近年國內各行各業的造假新聞,已成為國際笑話和垢病。

  飲食是生活的必需,是人類的生計,不容有失。美國的漢堡飽,令兩代人癡肥,被稱為垃圾食物。很多人罔顧後果,為了三吋舌頭的快感,在吃方面費盡心思。打開電視或報章雜誌,都充斥着五花八門「吃」的現代文化。醫學界中人預測,在未來的日子,我們要為自己的健康賠上沉重的代價,腸胃、糖尿、三高甚至癌症,患病人數都會刷新紀錄。

  但亦有些人堅持吃得清淡,或者不吃肉,因為知道飼養牲畜的手段太殘忍、太沒公德了。殘忍是養飼的方法不仁道,完全扭曲動物生長的自然規律。沒公德是養飼時加入過量的化學原料,當中含有數之不盡對人體有害的毒素,嚴重影響食肉者的健康。

  但即使吃素,也有很高的風險。有人在種植的過程中,為了殺蟲和加快加大經濟效益,濫用過多農藥。吃肉怕激素,吃素怕毒素,善良人的健康,都被一羣貪婪的人吃掉了。

  佛教憫念眾生苦,鼓勵吃素,但有些人素食却與信仰無關。他們連動物的奶也不喝,認為應該留給牠們的下一代。所以有些人連牛油、乳酪、芝士也不吃,這份愛與慈悲,確令那些不顧他人死活的人汗顏。

  最近有人吃蝦,滿口豐富的膠質,覺得不對勁,拆開蝦肉細看,裏面竟填滿黏黏的物質。原來不法商人為了增加重量,餵養時加了膠質物料。

一塊肉也好,一棵菜也好,可以看到人心的淪落,民族的危機。

佛教裡的神蹟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衍陽

           在我初出家時,最法喜充滿的,是恭聽恩師聖一老和尚開示。恩師通常在兩個時機開示:結夏期間,老人家都會講經,那是學法最嚮往的時刻;午齋後,老人家都會針對徒眾們的一些情況,作出提點或勉勵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恩師幾十年來都很用功修行,認識他的人都讚歎他的精進。聽說有次他正用功,有位不相識的老太婆,每日定時送齋來供養,令恩師印象最深刻的,是她穿著破鞋,她的腳趾,有一隻是斷了的。若干年後,寶林寺請了一些佛菩薩塑像,其中一尊菩薩的腳趾竟然也是斷了的,跟老太婆的一模一樣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我們聽到這段因緣,紛紛在背後推論:天人獻供?護法神現身?觀音菩薩示現?想多了吧?特別當有人來供齋時,我們都心生殷重,會不會也是天人來送供?妄想完了,轉眼又歸於平淡,重返現實,誦經的專心誦經,拜佛的虔誠拜佛,出坡的努力出坡,我們都不忘慈訓:修行要踏實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佛教很少宣揚奇蹟,《金剛經》云: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」佛陀從不鼓勵弟子顯耀神通,這和其他宗教很不一樣。從另一角度或許可以這麼說,以奇蹟自炫的人,背後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有正能量的人,散發出來的能量,最強最純最真最善,自然能和天地相應。奇蹟通常發生在最虔誠、最專注、最急切的人身上,即使大奸大惡,若能生一念懺悔之心,也會有奇蹟顯現,只不過有時心太粗糙,很多巧合的事情,發生了都沒有察覺。我所認識的朋友當中,就有幾位年青人,身患絕症後遇到奇蹟。其中有一位在加拿大土生土長的女孩,她得了骨癌,因病情嚴重入院醫治。有一晚,朦朧中夢見觀音菩薩來替她「洗骨」,不久後,她便康復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 還有,傳燈師父的剃度恩師,在日軍侵華戰爭時,曾在一古寺避難,當時戰局非常動盪,人心惶惶。有一晚,老和尚夢見一老太婆對他說,明天一早必須馬上離開,到另一間寺院去躲避。翌日天還未亮,他便轉告大眾,請大家立即離開,有些出家人馬上跟他走,但有的卻不信。果然,日本戰機很快便來轟炸,古寺和附近的房子都被炸得支離破碎,也炸死了許多人。老和尚一生修持觀音法門,篤信那是觀音菩薩化身打救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奇蹟也好,神蹟也好,總要以心相應,所謂「心」,就是「念」。若想奇蹟發生在你身上,先要調整心念。

以愛相待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衍陽

          幾年前在三藩市,一個很好的機緣下,我們在大覺中文學校對面買下一座小教堂。中文學校逢星期六上課,學生人數越來越多,課室不敷應用,我們計劃將低年級的課程,轉移到小教堂上課,讓幾歲的孩子多一點活動空間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小教堂的位置很好,如果星期日在那裡做法會,是個很理想的環境。買賣手續辦妥後,有人對我說,見到小教堂星期天做完最後一次彌撒,很多在教堂活動了幾十年的老教友,對教堂依依不捨,相擁淚下。想起牧師大義地把教堂賣給我們這個佛教團體,當下我就決定,暫時不在小教堂辦任何法會,免令住在附近的老教友傷感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在裝修期間,有人發現來了個白人流浪漢,晚上在教堂的門口露宿。門口的位置凹進去,形成一個舒適的空間,又可以擋風遮雨。大家都有點緊張,「怎麼辦?」我們觀察了幾天,他在傍晚時分到來,早上工程開始前便離開。大家都擔心,如果他在上課時出現,恐怕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甚至安危,如果賴著不走,就難搞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很多人獻計:暫時用木板將門的外圍封上;入夜前用水把該處澆濕;擺放大盆的植物;或者在地上安裝釘床之類的障礙物。我覺得都不是好方法,若他老羞成怒,故意生事或破壞就更麻煩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我請一位朋友去跟他打交道,關懷問好,有時,又送上一些食物和水果。其他人知道了,極力勸止:「師父,絕對不能!太善心只會縱容,日久更難纏。」果然,天氣冷了,他就轉移陣地,搬到小花園裡的另一扇門外,而且還在附近大小便,弄得到處烏煙瘴氣,必須找人去清洗。朋友經常皺著眉跟我說:「他越來越難搞了。」我請她千萬不要生氣,繼續善待。到中文學校快開學了,朋友依指示客氣地跟他說:「我們是佛教團體,小朋友要來上課了,可否請您另找地方居住呢?」他沒有任何表示,但從第二天開始,就再沒有住在小教堂了。曾見過他出現,大家又緊張起來,還好他只是路過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我們趕快為教堂築起圍欄。過了幾天,我們在跟小教堂相隔幾條街的道場,一天晚上,凹進去的側門又有流浪漢露宿,我們的神經再次繃緊,又派那位朋友去了解,一看,朋友和流浪漢都很愕然:「又是你?!」朋友對他說:「這裡就是我們的寺院。」還沒說完,他馬上說:「Okay。」然後收拾物品,從此再沒見過他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是我們幸運?還是他倒楣?總之,我們以善,結下這段緣。

事出有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衍陽

          有一次,我跟某慈善團體的負責人閒聊,談到她們團體中的人事,她有點無奈,甚至有點生氣。原因是內部有位幹事,不知為什麼,總之逢她建議的、修改的、同意的、關心的,嚴格來說,就是有關她的一切,對方第一個反應,必定是反對、批評,或者冷嘲熱諷。好幾次她都差點發火,但礙於自己的職權,要顧全大局,唯有忍氣吞聲,但這口氣憋得實在辛苦,長期下去,對團隊很不利,她提出兩個問題:一、是否自己前世與對方有仇?二、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?

          每逢遇到難測難知的事情,很多人都把焦點放在「前世」,我們當然不否定過去的因緣,但面對眼前就要珍惜當下,設法化解才是最實際的做法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我先反問:「那位朋友是否家中曾發生不幸的事?」她答:「對呀!她的妹妹前兩年自殺死了。」然後,她很驚訝,瞪著眼睛說:「為什麼你會這樣問?有關係嗎?」我答:「當然有關係。」我再問那位經常與她作對的朋友,個性是否偏執?即是又偏激又執著。她答:「對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 偏激執著的人,家庭關係一定有問題,最起碼一家人感情不會融洽。古人說:「家和萬事興」,那即是說,家不和必定百事衰,這是逆時針的結果,也可以說是必然的規律,太多不如意或不幸發生,心情當然不會好,情緒越不穩怨氣自然就越大。她很不解:「為何那股怨氣總愛噴到我頭上?」我笑答:「因為你善良。」她更覺不值:「那不是好欺負嗎!」「不是好欺負,是可以依靠。」不是嗎?寧得罪君子,莫得罪小人。除了冤家路窄的因果關係之外,很有可能是當事人已無法抑制躁亂的情緒,不自覺聰明地找少風險的對象宣洩,又或者不穩的心情,容易令人產生妒忌,便將矛頭對準工作表現、人際關係、權力範圍都比自己好比自己強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總該有解決的方法吧?當然有。我提議她找個自然的機會,關心一下對方正在處理的工作,然後不經意地讚賞幾句。「吓?還要我讚她?!」對,要用讚賞的方法。不管基於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,都說明對方的內心其實非常空虛、寂寞、徬徨、失意、沒自信,和需要別人的支持。

          「禮敬諸佛,稱讚如來」。人人都有佛性,每個人都總有值得尊重恭敬讚嘆的地方,普賢菩薩慈悲的教誨,能解決我們待人處世之惑。

不是故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衍陽

          有位法師到某地弘法,接受一位信徒招呼住在家裏。第二日天還沒亮,法師起床默默坐着。

          過了兩天,信徒的一位親人,在閒談間忽然說,從來沒夢過離世多年的長輩,奇怪近兩晚竟然都在夢中見到他,法師聽了更沉默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找個單獨的機會,法師告訴信徒,說第一晚入睡,就夢到她那位親人。他說出自己是誰,還細說以前曾買了一幅地,但不想親人將地瓜分,他要送給法師,請求法師幫忙,用該地來建寺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信徒聽到嚇了一跳,因她的長輩確實曾買下一地,但不知道地在哪裏。家人的確正準備瓜分。法師把夢中所見那幅地的周圍環境說清楚,還鄭重聲明,受他所托才不得不說,而且說明自己不會要,請她勸家人盡快捐出建寺。信徒很為難,說家人不是佛教徒,而且愛錢如命,那幅地是他們口中的一塊肥肉,是不會用來做好事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法師再次沉默,深深吸口氣,說:「你的先人一定預知你們將有大難,才想辦法為你們修福解厄,若然不聽,恐怕你家會危機四伏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 信徒鼓起勇氣,召集家人開家庭會議。一如所料,像炸彈一樣,炸開了他們的貪嗔癡,所有難聽的話都說出來了,甚麼「還以為很慈悲,原來都戴着面具來謀財。」甚麼「一個夢就想騙走一幅地!」等等。法師離開當地,信徒在電話中轉述家人的反應,法師冷靜地重申:「勸大家趕快將地捨給寺院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 不聽復不聽,為了「護地」,他們連同無資格分產的一眾遠親近戚,發起了「聖戰」,誓死保衛家財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法師依然沉默,只勸信徒每日誠心誦經回向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兩年多後的去年,信徒的一個晚輩犯法被捕,一位姐姐因癌去世。今年,她的五兄又因急病逝世;他的大姐在極短的時間內驗出骨癌,已是末末期,兩個星期內已全身癱瘓,經常陷入半昏迷。她在迷糊中常誤認其他人是法師,喊:「師父?您來了?」家人急如鍋上螞蟻,打電話懇求法師去一趟。

          見了法師,大姐合十哀求:「師父呀,那幅地您收了吧。」法師沉默,然後勸說:「來不及了,趕快送出去建寺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 半月後,大姐也走了。同樣在極短時間內,二姐肺積水,腎只剩一成功能,心臟要做手術,躺在深切治療的牀上,她經常問:「師父會來嗎?那幅地送出去沒有?」早已出去了,有寺院樂意接受,但催了兩個月,還沒人去簽字。

不敢奢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衍陽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有一青年喪母不久,一天剛用膳,朋友來訪,見他正在吃紅米飯,便責怪:「你實在不孝。」青年不解,忙問為什麼?友答:「紅色代表喜慶,你吃紅米飯,不是表明你很快樂嗎?」年青人不忿:「那你每餐吃白飯,難道每日都奔喪?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很多時遇到的人和事都很令人有口難言。曾經有人問我:「有沒有把握即生成佛?」這一生就修成佛的境界,很慚愧,我連想也沒想過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每個人成長的過程,其實是心志和慾望的交戰。精進冷靜堅強勇敢是心志,好逸惡勞貪生怕死是慾望,在這個較量的過程中,我們建立起自己對世界和生命的認識,定位自己人生的目標,尋找安身立命的方式。人雖然有情有慾,但也會追求最高的境界和理想:道家追求超越,道士成真人,真人變成仙。儒家追求聖賢,君子成賢者,賢者成聖人。佛家追求覺悟,善人成菩薩,菩薩而成佛。但人是天地萬物眾生之一,都要遵從大自然的法則。地球的萬有引力,會把所有向上跑的東西拉下來;天大於地,所有植物都能往上生長,只要是生命,都會感知天地的力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天地有力量,這是宇宙的規律。不管你的心志有多大,才智有多高,理想有多遠,也必須要在自然的規律下做事,才能有所修為。佛陀就是深明此理,於是生生世世不斷修正自己,將性格上的雜質逐些清除。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豁然開悟,那是累生累世修積成的果,因緣成熟在那一剎那間顯現,並不祇是那一晚的功德。就像嬰兒到青年,他的長大是歲月的積聚,不是在某夜一覺醒來的突變。

        要能承擔生活的折變,要能經驗生命的歷煉,八苦在心中經過,能否不留痕跡?心經中「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,在萬事萬物的無常變化中,超脫身心的一切苦惱厄困,是圓滿人生的基本,也是究竟。孔子提倡「士志於道,據於德,依於仁,游於藝」,主張首先求真接着臻善最終達美。佛陀教導我們要恆持「戒、定、慧」。什麼是戒定慧?所謂戒是不要再錯,定是能抵受誘惑,慧是每次解決的方法都要比上次更好。所有「法」都來輔助我們過好生活,覺者與聖人踏實的腳步,都是我們的明燈。

我深知來這世上一趟總有緣機,自問福德淺薄,不敢奢求,只望能把日常的煩惱困境處理好。

一身父母債

        衍陽

        有一對夫婦,年青時家境都不好,各自熬過艱苦的童年。到他們長大成人,捱過一段苦日子,才建立自己幸福的小家庭,然後,他們快樂地迎接女兒的誕生。

        看着那可愛的小臉蛋,兩顆充滿憐愛柔軟的心,承諾要讓手中的小天使,不會受自己以前生活的煎熬,要令她一生快樂幸福。

        他們拼命工作,錢越賺越多、屋越住越大、車越開越貴,女兒也越長越漂亮。從小到大,她連地也不用掃,雖然任性刁蠻,但一家生活總算快樂。

        書唸得不少,畢業了,人生要轉入另一階段,她說讀得很累,要先去旅行散一散心,一去就兩個多月,足足花掉了一年的薪金。

        她常怨找不到合適的工作,看到她苦惱的樣子,身為父母的他們都很心痛,主動靜靜把錢塞過去。斷斷續續做了幾份工,都是不到一個月就辭職,然後終日不見人影,除了愛吃愛喝愛玩愛打扮,還常藉故要錢買東買西,好言相勸,當然不聽,再過一段日子,稍為提點她就惡言相向,接著離家出走。試過幾次到處尋女的苦痛經驗後,他們都格外抑制,不讓兩代間的衝突輕易發生,但在偶然的機緣下,他們驚恐地發現,一生寄予厚望的愛女,竟然長期吸毒!

        自己曾經捱過苦,於是千方百計不讓子女吃苦,以為這樣就可以令下一代幸福,卻沒想到,自己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有生存空間,正因能捱苦吃苦。

        另外一對老夫婦,只有一個兒子,自然寵愛有加,百般遷就。兒子大學畢業後,第一份工本來不錯,但要受「閒氣」,每天回家都向爸媽吐苦水,說遭同事白眼,說遭上司挑剔,說常被人欺負。媽媽想:這份工既辛苦又賺錢不多,內心很疼惜,就說:「爸媽養不起你嗎?用不着在外受氣,在家進修吧!」兒子果然聽話,從那時起至今,一直在家「進修」了三十多年。爸媽漸漸老了,生活越來越拮据,因為積蓄早已用光。兒子身體健康、精神正常,卻從沒工作,沒資格申領社會福利、救濟,更沒退休金。但最大的問題是三個人整日在家相對,摩擦不斷,關係勢成水火。兩老年紀大常有病痛,希望能照顧一下,難了,連陪去看醫生也不肯,多次住院更沒去探望。長年累月喊打喊殺,都為了錢,兩老常流着熱淚向人訴苦,說前世不知做了甚麼?竟然生得這個不孝子。

        冤有頭債有主,所有冤債,事出必有因,無知的人,都以為還得不明不白。

一笑置之

          衍陽

  忽然之間,他和女朋友一起發願吃素,以前經常留意哪裏有好吃的,現在卻經常躲在家學煮素,生活變得簡單又平淡。

  家人和朋友都有閒話,以為受了什麼刺激,或者受了什麼人的影響,他們聽了一笑置之,我亦很好奇,到底是什麼令他們轉變?他們說相信這個世界亂,是因為人心不蠱,想為未來盡一點力,相信素食可以救地球。

  很有胸襟的願力吧?但在其他人眼裏,這是毫不實際的,於是有人危言聳聽:吃素沒有營養、吃素難以補充體力、吃素會影響下一代的健康……他們都一笑置之,堅持自己的選擇。

  但過去又真的吃得精采,瓜菜豆腐云耳冬菇,怎及魚蝦蟹雞鴨鵝美味?設法找到素食專門店,挑什麼鹽酥雞大香腸黑椒扒香燻鵝大明蝦等等一大堆,每週入貨一次,心底有種滿足感,也是「大魚大肉」呀!特別是一碟魚生和鮑魚,配上芥末醬油,味覺與真品相差不遠,心靈很安穩,不必再傷身害命。但又有人說話:「齋口不齋心,不如吃真的」,他們還是一笑置之。

  有時,偶有好配搭的佳作,就急不及待與我分享:「師父,真的很好味啊!」我亦一笑置之,因為這個過程,我曾經歷過。想當年,我還未學佛,有人勸我吃齋,當時我無肉不歡,怎會聽此善言?越勸我吃齋,我越多吃肉,現在想來,真是惡根深厚。到初吃素時,也有一段時期依賴這類加工製成品,想雞蒸雞想魚煎魚想蝦炒蝦,一段長時間之後,才吃出智慧。

  以為他們一時衝動,但差不多兩年了,依然茹素,而且身體越來越好。很多人十分抗拒素雞素鴨素魚素蝦素腸素肉之類的製成品,我不以為意,知道有些人確實需要這個過程,反而感恩有良心的製造商精心的研製,令人少害很多性命。

  同事很反對他吃素,以前大家午膳共聚,吃得很痛快,一下子什麼肉都拒絕,只吃肉邊菜,大家都說掃興,都把香噴噴的肉往他的碟裡塞,每個人都等他回頭。但他明言,即使塞到他嘴裡也不會吞,將肉放入碟中,只會浪費你們的美食。同事們不信,一次又一次,都見他真的把肉留下,覺得可惜,終於人人收手,任他吃簡單的配菜。漸漸,間中會有人於心不忍,叫來一碟羅漢齋炒麵,日子久了,甚至會提議去吃一頓素。

  媽媽生日時,他請老人家到素菜館,媽媽面無表情,冷冷地接受兒子的心意,他明白媽媽的顧慮和感受,但堅守著自己的信念,靜靜地一笑置之。

  他說有次在女朋友家請媽媽吃飯,他倆精心弄了一碟沙薑雞,媽媽吃得津津有味,安慰地說:「真好,你們終於吃雞了。」

一堂佛學課

衍陽

  最近我應邀到一間佛教學校,跟高中班的學生談談佛學。

  校長恭敬有禮陪著我步入禮堂,老師透過麥克風說:「全體同學起立,合十,恭迎主講嘉賓。」沿著中間通道進場,同學們整齊地站着,氣氛肅穆而深沉。

  我從台上望向三百多位學生,他們的神情冷漠,十幾歲的年輕人,不應該那麼木訥吧?講了不久,我插播一段短片──《漂浮在水上的足球場》。看短片時,同學們精神奕奕,興趣盎然,短片結束後,一聽到我講話,又沒了表情。麥克風的效果很差,我身在台上,無法聽清楚自己的聲音,也無法感受到台下的學生能否聽到我的說話,我問大家:「是否聽得很困難?」有些同學在點頭。我說:「這裡的音響要改善,否則會誤會你們不留心聽講哩。」話剛說完,全場掌聲雷動,大家開懷了。但開心沒有維持很久,同學們又沒耐性了,我講了一會兒,再播另一段短片,內容是當遇到外界的干擾,左右我們專注力的時候,怎樣能夠以內心的寧靜去抵擋和克制,令心不隨境轉?同學們又很集中精神欣賞,到我再說沒幾句,又聽不下去了。

       我馬上應變,請他們每行分成一小組,用二十分鐘時間,大家自定主題,自由發揮,稍後要上台分享。三百多人當中,一半以上的人積極參與,其餘的不管怎樣鼓勵,老師怎樣敦促都不肯行動,在座位上跟鄰座的閒談,有的則索性睡覺。

        出來分享的同學,有些說剛才在商量稍後一齊去哪裏溫書?有些說在玩急口令;有些說在計劃佛誕當天去燒烤吃些什麼?有些說在取笑另一位女同學;有些說在天南地北閒聊。

  十多分鐘過去了,並不是每組都出來分享。

  我對大家說,無論你有沒有參與討論,無論你談的有沒有主題,無論你願不願意上來分享,無論怎樣,佛法就在日常生活中。機會隨時都會以不同的形式在你眼前出現,你珍惜也好,錯過也好,時間都會輕輕溜過,最值得珍惜的,只是當下每一分鐘,今後你們都有權選擇用什麼態度,去面對和處理自己的人生。

  校長致送紀念品,我接過手,正想下台,司儀老師宣佈全體恭念佛號;耳邊響起錄音機模糊的念佛聲,卻聽不到現場同學們的念佛聲。

  一間佛教學校,如何能有適當的設施和方法,讓學生們學得快樂、學得投入?

  我認為是我們的責任。